灰樹花子實體形成和生長最適溫度為15-20℃,灰樹花菌絲的生長周期較長,一般需50-65天,所以制袋時應比最適出菇時間提早兩個月左右進行,南方在8月份制袋,年內出菇,越冬至翌年氣溫適宜時再出菇;北方地區(qū)春栽應適當延遲,秋栽適當提前。
(一)栽培料及其組成
灰樹花北方又稱為“栗蘑”,可見栗樹木屑是最好的原料。生產中殼斗科樹種木屑均較適應,如麻櫟、青岡、苦櫧、米櫧、蒙古櫟等,其他闊葉樹木屑及少量針葉樹木屑也可利用。除木屑外,農作物副產品如棉籽殼、蔗渣、豆稈、稻草等含纖維豐富的原料均可用來栽培,但以多種原料混合為佳。用于栽培灰樹花的輔助材料主要有玉米粉、麩皮、米糠、石膏粉及林地腐殖土。經試驗,加入食用菌殘菇碎柄及其廢料,有利于菌絲生長和提高產量。
配方1:雜木屑78%,麩皮20%,過磷酸鈣1%,石膏粉1%;配方2:雜木屑60%,廢菌糠20%,麩皮5%,玉米粉5%,林地腐殖土10%;配方3:雜木屑70%,麩皮14%,豆餅粉2%,腐殖土14%;配方4:稻草(切短或粗粉)64%,腐殖土20%,麩皮10%,玉米粉5%,石膏粉1%;配方5:麥稈(切短或粗粉)86%,玉米粉12%,石膏粉1%,腐殖土1%。以上常用栽培料配方含水量為60%-64%,pH值5.5-6.5,若pH值偏高,可加過磷酸鈣調節(jié)。
(二)袋栽
1、拌拌滅菌選取前述栽培料任意1種,加水拌勻(棉籽殼、稻麥草需預濕),含水量60%,pH值調至6左右。分裝入17×33×0.05厘米低壓聚乙烯袋內,分層壓實,直至近袋口10厘米左右壓平料面,中央打孔穴至近袋底,袋口套塞無棉蓋體。放入常壓滅菌鍋內,100℃保持10小時,悶過夜滅菌。
2、接種培養(yǎng)無菌條件下,每袋接入栽培種接種鏟,使菌種布滿料面和中央孔穴內。直立排放于培養(yǎng)室內層架上,控溫25℃左右,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70%以上。約經40天培養(yǎng),料面形成菌被,并逐漸出現(xiàn)凸起的原基,這時應增加室內漫射光并拉開菌袋距離接受光線刺激。約半個月后原基逐漸長大,表面具皺褶并分泌黃色水珠。
3、出菇管理
①直接排袋出菇。挑選出原基長大、水珠較多的菌袋,在袋口無棉蓋體兩邊的袋肩上用小刀作“十”或“V”形切破袋膜,排放在發(fā)生室的層架上,增加漫射光亮度,控溫20℃左右,室內相對濕度增至90%-95%,做好細霧常噴,同時加強通風換氣,室內始終保持空氣清新。整個管理關鍵在于保濕和通氣。經過半個月左右管理,子實體逐漸長大,從腦狀至珊瑚狀并出現(xiàn)幼小朵片和覆瓦狀重疊,從切口處長出,條件適宜越長越大,菌蓋顏色由深變淺,菌蓋下白色子實層逐漸發(fā)育出現(xiàn)菌孔,上翹的菌蓋逐漸平展即標志著子實體已成熟。原基發(fā)生至采收約需15-20 天左右。也可在室外蔭棚或香菇棚內栽培,棚內做成床畦,事先進行徹底殺蟲、消毒,而后將菌袋口旁切破排放在床畦上,建好拱棚覆蓋薄膜保濕,拱棚兩端薄膜不封嚴,噴水時應揭膜通風,棚內光線控制七分陰、三分陽。溫、濕、氣要求與上述相同。
②覆土出菇。
菌床選制。栽培床需選在光線充足、空氣新鮮、通風良好的室內或室外場地,可用地床栽培,也可采用層架式床栽。為增加菌床的通透性,床層間距離拉大至0.8×1.0米,每架三層為宜。室外高棚層架需架設蔭棚并覆遮陽網及其他覆蓋材料,棚四周開排水溝。菌床選制后需徹底打掃和交替用殺蟲、殺菌劑噴霧殺滅害蟲和雜菌。
開袋排放。經兩個月左右培養(yǎng)的菌袋,當料面珊瑚狀原基凸起,并具大量淡黃色水珠時,除去袋口無棉蓋體或套環(huán)棉塞,沿料面剪去袋膜,再用小刀在袋壁周圍縱切2-3刀長10厘米左右的切縫,以破膜為度,袋底也切2刀4-5厘米長的切線,以利通氣和調節(jié)袋內濕度。栽培床(畦)上先墊一層2厘米厚的細砂或通透性強的砂土。然后將切割后的菌袋整齊地排放在床(畦)上,袋間距2厘米左右,要求袋口料面在同一平面上,袋間隙中填入含水量20%左右經殺蟲、消毒處理后的壤土。
覆土調水。經排袋填土后隨即將經消毒處理的田土或腐殖土(顆徑約0.5厘米)覆蓋在床面上,厚約2厘米,以蓋沒原基為度。然后用噴霧器打循環(huán)水,要求少量多次,1-2天內將土層濕度調至手捏土成塊且不粘手為度。最后覆蓋一層1厘米厚經切短成2厘米長的濕稻麥草或谷殼保濕。
③出菇管理。室(棚)內控溫20℃左右,見土表發(fā)白即噴水,相對濕度保持90%-95%,增加漫射光,約10-15天土面形成幼嫩的子實體,菌蓋重疊生長,此時應多向空中噴霧加濕,忌向幼嫩子實體噴水,同時加強通風換氣,當菌體長大約8分熟即可采收。
除上述覆土方式外,也可采用袋口覆土,即將無棉蓋體除去后,離料面4厘米的袋膜剪掉,將土覆蓋在袋口料面及原基上,然后排放在床(畦)上,控制溫、濕、氣、光等即可。
(三)枝束栽培
1、選料選用殼斗科樹枝或闊葉樹枝條如桑枝、行道樹、果樹等修剪下的枝條,截成15厘米長。浸水15-20 小時,使枝條含水量達70%左右。
2、裝袋采用15×26×0.0 05厘米的折角聚丙烯或低壓聚乙烯袋。將枝條近兩端用塑料繩捆扎成直徑9.5厘米左右的枝束,袋底墊入1厘米厚的拌濕栽培料,輕輕放入枝束,枝條縫隙間也填入栽培料,收攏袋口,套塞上無棉蓋體。
3、滅菌、接種、培養(yǎng)100℃保持10小時常壓滅菌。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,每袋內接入接種鏟栽培種。置25℃左右條件下培養(yǎng)。
4、埋袋、覆土經2-3個月培養(yǎng),當見有珊瑚狀原基形成和淡黃色水珠發(fā)生時,將無棉蓋體取下,沿枝束上端剪去袋膜,袋壁周圍縱切2-3條切縫,袋底也切2條切縫,埋入事先開挖深20厘米、寬15厘米,底部墊2厘米疏松腐殖土或砂土上,袋間距4厘米,袋間填入濕腐殖土,直至與枝束齊平。然后覆蓋徑粒0.5厘米左右的田土或園土厚約2厘米,打循環(huán)水,使土層含水量達60%左右。最后蓋1厘米厚的濕谷殼。
5、搭棚管理栽培場地上搭蔭棚,畦床上搭拱棚覆蓋薄膜。出菇管理方法與前述覆土栽培法相同。枝束栽培一般2-3年內均可采收。